看到网上有几篇报道,说有研究称美国儿童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六倍。我没有找到具体的出处,不过从我的亲 身经历上看,中美儿童阅读量差别确实很大。前几天,我在美国上四年级的儿子说要我给他借《战争与和平》,吓了我一跳。因为这本书对他来说,难度高了一些,我没有同意。当然他读此书有些“动机不纯”,是想多攒阅读积分—《战争与和平》的积分高达160分。
我当年读四年级时,国内的学校让我读什么呢?《爬山虎的脚》,还有《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》。事实上,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怎么让小孩看闲书,因为这样于考试无益。我在微博上说起此事,有网友说,读不读书跟学校有什么关系?
事实上还真有些关系。比如我那时候在农村小学,四周没有图书馆,学校不能提供,我们也找不到别的渠道来看,贫瘠得要命。而在美国,阅读的事,学校还是能起到不小作用的,当然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。美国不少学校采用了“复兴阅读”公司的“加速阅读”项目。该项目将大量的图书,分门别类,按照词汇量和难度,分成不同级别,让学生去读,然后测试,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阅读水平。学生在每日的教学当中有阅读时间,每天回家,家长还要督促孩子每天看至少20分钟“闲书”。
这种阅读系统的建立,源于小布什总统在他的任期内实施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”的法律。虽然此法律争议性很大,很多美国人担心该法律会导致“应试教学”,但在阅读教学方面,还是有不少积极贡献的。
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”强调阅读,与该法令配套的还有不少阅读项目,如早期阅读项目、改进学校图书馆项目等,力争让孩子在三年级就能流利阅读。 这些年来,美国儿童的阅读水平提高显著。根据2005年发布的一项报告,当时九岁儿童的阅读水平,为1971年以来最高,是此前28年的总和。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”的法律,对于弱势群体的孩子特别有利。像我们这些并未有过阅读辅导经验的少数族裔家长,并不知道如何指导小孩阅读,幸亏有形形色色的阅读要求和配套的目录,加上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”法令对于学校和老师的问责制,孩子们在家庭环境有所欠缺的情况下,阅读上也没有掉队。
为了解更清楚,我特地就此请教在美国小学从事阅读教学的杭琦老师。她说,美国非常重视培养少儿阅读技巧,除了让小学生做阅读报告、写阅读感受的信,学校每天早上会安排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。学生每三个星期会去一次市图书馆,借他们自己喜欢看的书。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,学校会向家长建议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。